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贻青 郭莉 汪媛媛 张云鸽 XIAO Yi-qing;GUO Li;WANG Yuan-yuan;ZHANG Yun-ge
机构地区:[1]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4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3]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06 [4]商洛市气象局,陕西商洛726099 [5]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西安710014 [6]杨凌区气象局,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陕西气象》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基 金: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22Y-2);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LASW-B2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2JM-142)。
摘 要:利用秦巴山区44个国家级自动观测站的数据,统计分析1992-2021年秦巴山区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年平均暴雨日为21.4 d,近30 a暴雨日呈增加趋势,巴山地区的暴雨日远多于秦岭山区;暴雨集中在6-9月,占全年暴雨日的87.9%,上半年的暴雨以局地暴雨为主,下半年区域性暴雨比例则明显增加,7月局地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均为全年最多。秦巴山区暴雨日与年平均降水量自北向南有增加趋势,而暴雨贡献率自北向南则有减小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暴雨平均降水量西多东少。秦巴山区年平均短时强降水频次为58 h,自北向南有增加趋势,其中秦岭山区自西向东短时强降水的强度呈增加趋势,尤其在秦岭东北部多站的雨强大于70 mm/h。秦巴山区短时强降水呈明显的“夜雨”特征,午后为次高峰。
分 类 号:P426.6[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