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汎森 Wang Fan-sen
机构地区:[1]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国
出 处:《中国文化》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Chinese Culture
摘 要:歷來對“薊丘之植,植於汶篁”的解釋雖有諸多分岐,但共同點是將“植”單純視爲某種植物(竹類),觀點不同之處在於竹子究竟是從薊丘跟著軍隊到齊國汶水流域種植,抑或是將齊國汶水流域的竹子當成戰利品移植回薊丘的差别。本文從褚伯秀所引的范無隱之説,注意到陳寅恪先生《“薊丘之植,植於汶篁”之最簡易解釋》一文可能有誤,並試著提出新的解釋。作者認爲“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應該是將燕國薊丘的社樹種植到齊國的國境以爲邊界,關於“邊界”這一點,東晋的徐廣注中也曾稍稍提及。但爲何上述觀點並未傳續下去?俞樾、章太炎、錢玄同、楊樹達、陳寅恪等近代學者都未曾見及或採用。作者認爲古書在傳印,或古代知識在遞傳的過程中,作了“偏差的選擇”,故在歷史研究時對歷史上的人、事作“全景式”的設想是要小心的謬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6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