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厉震林[1] Li Zhenlin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出 处:《当代电影》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去戏剧化”表演观念几乎贯穿中国电影表演史,背后有着“意识形态腹语术”以及表演内在的发展逻辑。其形成的动能,在于“电影化”和“戏剧化”两者失衡之时,背后的控制力量则会启动。它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如此,是电影表演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无法回避的美学“阵痛”。中国电影史上三次“去戏剧化”表演观念,是一个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电影化”不断融化“戏剧化”的过程,并形成各种电影以及表演流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