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来斌 SUN LAIBI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年第2期21-29,共9页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基 金:2022年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2LLMLA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提出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中,马克思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是否可能之问,强调必须根据历史环境来讨论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先河。列宁关于先革命后建设的文明新路何以可行之问,深刻反思了十月革命道路的现实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的开创性实践。恽代英关于“中国可以不工业化乎”之问,深刻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路向问题,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巴兰关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何难以实现现代化之问,代表了当代国外左翼思想家对不发达问题的独特思考,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对历史之问作出了崭新的时代回答,破除了现代化问题上的西方中心论,塑造了崭新的现代性,昭示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