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来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振新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6

出  处:《改革与战略》2023年第1期91-103,共13页Reformation & Strateg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外《资本论》研究新进展”(18CKS00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经济驱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理与政策研究”(21CJY017)。

摘  要: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指数,建立S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金融风险来源。研究发现,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的资本循环渠道,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货币资本积累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虚拟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导致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背离,进而这一渠道逐渐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二是数字货币等新的货币形式不断竞争,引起货币去中心化发展,进而引发货币汇率变动风险。数字货币等新的货币形式的发展对引致中国金融风险的作用程度明显大于资本循环过程中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背离的作用程度,这表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等基本职能的不稳定性是中国金融风险的基础来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的重点在于:有效监管由数字货币等新的货币形式的去中心化发展引起的不良竞争,稳定人民币汇率;重点防控虚拟资本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将其限制在现实资本循环过程中,减缓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背离所引致的金融风险。

关 键 词:货币形式 数字货币 货币资本积累 资本循环 金融风险 

分 类 号:F831[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