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与血运重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明哲[1] 王亚丽 郭洪[1] 张亚召[1] 孙昭胜[1] 王心颖 

机构地区:[1]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出  处:《临床军医杂志》2023年第4期375-377,共3页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基  金: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182777223);河北省2022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20220453)。

摘  要: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血运重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直接组、间接组,每组各50例。保守组采用对症治疗,直接组采用直接血管重建治疗,间接组采用间接血管重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脑血管储备功能(CVR)、6个月卒中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直接组与间接组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ADL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直接组、间接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保守组,NIHSS评分均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m、Vs均升高,R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直接组、间接组患者Vm、Vs均高于保守组,RI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间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50)、8.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间接组患者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患者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低于间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运重建治疗ICVD患者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且直接血运重建、间接血运重建效果相当,但直接血运重建能降低卒中相关症状发生率,提高脑血管储备功能。

关 键 词:保守治疗 血运重建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储备功能 

分 类 号:R651.12[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