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家祥 王洪海 CUI Jiaxiang;WANG Honghai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年第5期804-807,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SDYAL19145);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9-0045)。
摘 要:萆薢是中医使用已久的传统药材,在其利尿还是缩尿的观点上,历代医家却多有争论,不利于研究。历史上萆薢药材来源混乱,早期多杂于菝葜、狗脊,明朝后常与土茯苓相混。考据文献发现,明清时期是萆薢利尿缩尿争论产生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调节脾肾说”“疏泻水道说”等新观点。现代研究认为萆薢降尿酸、保肾脏,可缓解急性痛风性肾病加重期的少尿、无尿,减少慢性痛风性肾病早期多尿、夜尿,但尚未发现较明确直接利尿或缩尿作用,其混用品土茯苓则能剂量依赖地直接利尿。分析药材来源与文献论述演化,发现争论的发生发展与其药材来源变化具有相关性,结合现代药理后推测争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是药材来源混乱导致萆薢与土茯苓的功用混淆,二是医家对痛风性肾病不同病理类型、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认识,其利尿缩尿争论并非二元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实质是对萆薢功效认识的发展与深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