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文明的另类表达:美国“无路规则”的前世今生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Wilderness Civilization: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Roadless Rule"in the United Stat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法刚 WANG Fa-gang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出  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研究”(LJKMR20221503)。

摘  要:“荒野”与“文明”的关系在历史的向度里不断演变。“荒野”最初被视为野蛮的象征,是被征服的对象。在利奥波德等美国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的呼吁下,“文明”开始审视“荒野”,这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初步基础。美国《荒野法》等系列法案的颁布从法律层面上将荒野区域纳入了保护范围,但对“无路区域”的界定仍然混乱无序。“无路规则”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无路区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保护,但行政规则的先天劣势带来了规则的反复与无尽的诉讼。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无路规则”作为“荒野”与“文明”另类表达的历史断面。

关 键 词:荒野 文明 “无路规则” 美国 

分 类 号:K1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