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晨[1] 娄锡恩 张丽萍 周围 王聪慧 陈巧楠 陶庆春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JYB-JS-186)。
摘 要:临床辨证中发现,脾气亏虚,湿气偏盛是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传统将消渴病机归为阴虚燥热,燥湿往往同存且互为因果。本文立足于“燥湿并存、燥湿相济”,从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脾湿出发,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的上消,肺脏燥热、脾湿痰盛,其病机可从脾湿肺燥论;以多食易饥为主症的中消,膏粱浓味积中日久,湿聚而成热,酿成湿热蕴结,其病机可从脾湿胃燥论;以尿频量多为主症的下消,下焦虚热,上泛为肾消,其病机可从脾湿肾燥论。由于燥湿并存,根据三消病位、病邪偏重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治法与药物。上消治疗应在清热润肺的同时,也要注重滋肺脾胃之阴,可选用玉竹、北沙参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金滋水。中消治疗应注重清胃热、化脾湿,可选用黄连、茯苓清热燥湿,健运脾气。下消治疗应注重滋阴固肾、培补脾气,可选用山茱萸、黄芪脾肾阴阳同调,恢复人体整体的燥与湿、阴阳平衡。
关 键 词:燥湿并存 燥湿相济 三消 脾湿肺燥 脾湿胃燥 脾湿肾燥 药对
分 类 号:R256[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