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路路 孙哲[1] 田昌庚 刘尚刚 赵丰玲[1] 郑建利[1] Chen Lulu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9期68-75,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编号:SDAIT-16-18);山东省现代农业(甘薯)良种工程项目子课题(编号:2020LZGC004);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编号:2021TSGC1220);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政策引导类)(编号:2022NS108)。
摘 要:为明确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处理,设2个水平:K_(0)(不施钾肥)、K_(1)(钾肥施用量为18 g/m^(2)),副区为氮肥处理,设3个水平:N_(0)(不施氮肥)、N_(1)(氮肥施用量为9 g/m^(2))、N_(2)(氮肥施用量为18 g/m^(2)),研究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_(0)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降低;在K_(1)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块根干质量及产量明显提高,且施钾可降低过量施氮造成的茎叶旺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甘薯的单株块根干质量、单株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及单薯质量和薯干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交互作用,对鲜薯产量表现出显著正交互作用。在设置的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氮、钾肥施用量分别为9、18 g/m^(2)(K_(1)N_(1)处理),氮、钾肥对甘薯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在甘薯生产中要充分考虑氮钾互作效应,因地制宜,合理配施,为实现甘薯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