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袂影是盛唐--走进"长安十二时辰" 唐风市井主题街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姚明广(图) 王文新(翻译) Yao Mingguang;Wang Wenxin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2022年第4期52-59,共8页INSTITUT CONFUCIUS

摘  要:“十二吋辰”的概念“十二吋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来的,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泛指任何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十二时辰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后来,人们采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并沿用至今,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关 键 词:十二地支 时间名词 十二个 市井 自然规律 盛唐 生活习惯 时辰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