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月鹏[1] 唐明金 龚平[3] 常鸣 《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暨南大学 [5]不详
出 处:《地球环境学报》2023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
摘 要: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集体攻关,在大气污染特征、区域传输和化学转化方面的科学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回答了污染物从哪里来的问题,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完整回答大气污染物最终到哪里去了的问题。干湿沉降是大气清除污染物的主要途径,也是地表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领域的科学研究起源于最早发现于欧洲的酸雨,随后扩展到了对气体和颗粒物的干沉降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也逐渐从酸沉降(硫和氮)扩展到了其他大气成分,例如臭氧、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相应地,研究方法也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单站点被动采样,发展到区域联网观测和数值模拟并重。
关 键 词: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物 酸沉降 被动采样 干沉降 区域传输 干湿沉降
分 类 号:X5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