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科,北京100026
出 处:《中国医刊》2023年第6期679-684,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2018000021469G282)。
摘 要: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1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等。结果 51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7.21±7.82)岁,49.02%(25/51)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15.69%(8/51)有子宫肌瘤剔除或全子宫切除手术史,术前MRI确诊率为45.83%(11/24),病理结果显示32%(16/50)肌瘤细胞生长活跃,38%(19/50)存在细胞核异型性。按照肌瘤部位分为两组,肌瘤位于宫体内为宫内组(19例),肌瘤蔓延至阔韧带及静脉系统为宫外组(32例)。宫外组患者年龄大于宫内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CD31阳性表达率小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宫外组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潮年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中年龄因素呈正相关,初潮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宫外组的年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宫内组,而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及CD3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宫内组。尽早发现、术前充分评估并彻底切除病灶可能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伴有细胞异常增生及核异型性增加的子宫肌瘤及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均应加强随访。
关 键 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初潮年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