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歆 Gao Xin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1期42-44,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度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著名湖泊的文学意味及生态美学阐释”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0298036Z。
摘 要: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瘦西湖在清代逐渐演变为具有多种社会文化意义的场所。清中后期,扬州由盛转衰,瘦西湖物质景观发生巨大变化,景观文化的内涵也随之发生更迭和扩充。与此同时,不断衰败的城市现实催生出《风月梦》这样具有现实意义、聚焦市民生活的城市小说,其将扬州真实的地域空间作为叙事背景,再现了当时的城市风貌。其中主人公三次出游瘦西湖的情节,展现了三幅不同风格的瘦西湖景观画卷:有端午节和观音香会时的声色繁华景象,有楼台倾毁、花木凋零的萧条凄凉之景,也有返璞归真、清新自然的郊野风光。瘦西湖景观的不同侧面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园林建筑等人文景观荒芜的背后是盐业经济的衰落、盐商的失败出逃,这使得文人雅士感叹历史兴衰、寄寓怀旧梦华。与精英文化没落相对的是大众文化的繁荣,市民在与瘦西湖景观的互动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节俗娱乐活动,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休闲娱乐等多重主题同时融入瘦西湖这片空间,促使瘦西湖景观文化更加包容与丰富。失去湖上园林妆点、退化为一片郊野的瘦西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吸引文人和游客到访,是因为其自然景观的原始魅力具有雅俗共赏性,这赋予了瘦西湖景观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TU986[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