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路杨[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4期6-16,共11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解放区文艺研究”(批准号:22CZW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大量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以及青年学生纷纷来到延安,既构成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实践的核心力量,也带来了持续增加的财政负担。在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下,知识分子全面参与到开荒、秋收、纺线等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劳动观念与认识世界的方式。随着1942年文艺整风的到来以及生产运动的持续展开,知识分子的劳动体验与劳动想象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甚至指向对思想改造运动本身的反思。换言之,大生产运动既构成了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现实语境,也由精神劳动向生产性劳动的转换,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实践领域与思想情境,并在文艺实践的层面带来一种风景视点的嬗变。在意识形态规训的视角之外,这也提示了我们重审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可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0.19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