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豆发状根的快速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  

Rapid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method based on hairy roots of mung be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闫强 胡亚群 薛冬 周琰琰 丁佩 韦雅雯 袁星星[1] 陈新[1] Yan Qiang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0期48-52,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0YFD1000801、2020YFD1000805);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编号:CARS08-G15);江苏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项目(编号:JATS[2021]423);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编号:JBGS[2021]004)。

摘  要:由于缺乏有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导致基因编辑技术在绿豆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也使绿豆基因功能研究受到极大阻碍。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发根农杆菌的操作简便、快速且高效的绿豆嵌合植株转化技术,可以为绿豆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在CRISPR/Cas9载体骨架中插入1个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框用于阳性发状根的快速筛选,然后将含有靶标基因gRNA的CRISPR/Cas9质粒导入发根农杆菌K599。菌液注射侵染绿豆幼苗植株下胚轴,评价K599在绿豆中诱导发状根发生及CRISPR/Cas9系统在绿豆转基因发状根组织中的效率。结果显示,K599菌液侵染种植7 d的绿豆幼苗植株并在保湿条件下培养3周可在侵染点诱导发状根产生,此嵌合植株在切除原生根后可在霍格兰培养液中正常生长且培养1周后即可用于后续检测。用GFP筛选的结果显示,阳性发状根占比约为(57.8±10.0)%。随机选择15个荧光检测阳性的转基因发状根组织,利用测序检测靶位点的编辑效果,结果显示有10个靶位点的序列发生了突变,突变比例达到67%,其中碱基缺失突变9个,碱基转换突变1个。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利用该方法可以在无菌组织培养的条件下于4周内获得目的基因编辑的转基因组织,极大地便利了绿豆分子水平上的功能研究,也为其他尚缺乏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作物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绿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发状根转化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分 类 号:S522.0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