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培林 王建华 Ye Peilin;Wang Jianhu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3年第5期94-104,共11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在近代中国革命语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笔下的“浪漫”及其衍生概念经历了独特的内涵流变和色彩转换。20世纪20年代初,党内同志以“浪漫”形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主张,视之为幻想。国民革命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又频繁使用“浪漫”和“浪漫性”等概念指称革命队伍中存在着的自由散漫、堕落腐化等习性。及至全面抗战爆发,以“浪漫”为核心的“浪漫主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成为革命领袖眼中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的精神。考察上述概念群内涵流变与色彩转换的历史可以发现,在革命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与历史任务,或许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语境中对概念进行个性化征用与差异化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