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永东[1] Li Yongdong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3期4-16,共13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半殖民与解殖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号:20BZW138)的阶段性成果;“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编号:SWUPilotPlan015)资助。
摘 要: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始,关于乌托邦的构想就带有殖民性质。殖民与乌托邦在叙事中的牵连交织,形成了“殖民-乌托邦”的书写模式。西方帝国的“殖民-乌托邦”书写,经历了从“乌有之乡”到现实之城的变化,以乌托邦想象来掩饰或鼓吹殖民扩张的现实。近代中国文人在译述、创作乌托邦小说时,受到西方“殖民-乌托邦”书写的影响,同时添加了古典桃源梦与世界大同的意趣。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境遇,反向激发了文人想象乌托邦的热望,在殖民与被殖民的主客体颠倒中,托出的是中国复兴和世界大同的理想,形成了“解殖民-乌托邦”的书写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