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高位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华伟 吴传良 许平娟 马志芳 唐补生 

机构地区:[1]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201499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年第7期950-953,共4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奉科20191401);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2019)36号)。

摘  要:目的 观察中药高位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益生菌低位灌肠组、中药低位灌肠组、益生菌高位灌肠组及中药高位灌肠组,每组20例。各组均予基础治疗,益生菌低位灌肠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低位灌肠,中药低位灌肠组给予中药汤剂低位灌肠,益生菌高位灌肠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高位灌肠,中药高位灌肠组给予中药汤剂高位灌肠,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4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益生菌低位灌肠组、中药低位灌肠组、益生菌高位灌肠组及中药高位灌肠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0)、80%(16/20)、75%(15/20)、95%(19/20),中药低位灌肠组和中药高位灌肠组和益生菌高位灌肠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益生菌低位灌肠组(P均<0.05),中药低位灌肠组与中药高位灌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低位灌肠组治疗前后BUN、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药低位灌肠组、益生菌高位灌肠组、中药高位灌肠组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益生菌低位灌肠组(P均<0.05),中药高位灌肠组均明显低于益生菌高位灌肠组、中药低位灌肠组(P均<0.05),中药低位灌肠组与益生菌高位灌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高位灌肠组治疗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计数明显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计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药高位灌肠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关 键 词:慢性肾衰竭 中药高位灌肠 肠道微生态 

分 类 号:R692.5[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