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2]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23年第4期74-79,共6页Movie Review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研究”(编号:314201806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对中国电影创作来说是中心问题。电影艺术中包含多样的典型人物以及典型关系中英雄与人民的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把英雄书写极其丰富、复杂的一面放在中国电影历史中考察和分析,人民性历史观念的建构在塑造英雄形象和典型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和我的父辈》选取抗日战争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改革开放初期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影响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新中国走向复兴崛起的时代发展脉络。[1]4个故事用独立的形式把重要历史节点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条时间的逻辑线条;同时各个独立的故事又服从于国家和人民的主题,对“我和我的父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作为主旋律影片的《我和我的父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人民史观、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进行建构,最终圆满完成了主旋律影片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人民史观的新发展、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人民史观的表达和传播进行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