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民歌调式结构与称谓再探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odal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of the Kirgiz Ethnic group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银波[1] Yang Yinbo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音乐学界一致认同柯尔克孜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属欧洲乐系的民族之一,但研究实践中却大量存在着用“宫调式”“徵调式”等“五声”话语进行分析的现象,乐系归属与话语逻辑之间的矛盾阻碍了本体研究的深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中收录的264首柯尔克孜族民歌中自然大调、自然小调与混合利底亚三种调式占到了82%;调式变体主要是受维吾尔族与塔吉克族音乐影响的“三级游移性”调式以及同主音调式相互渗透的“交织性”调式。在调式称谓上建议借鉴欧洲教会调式体系,变体调式按“宜宽不宜窄”的原则命名。通过形态分析与历史追溯,认为柯尔克孜族民歌中的欧洲教会调式特征是其古老音乐传统的当代遗存。

关 键 词:柯尔克孜族民歌 乐系归属 调式类型 调式称谓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