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2期228-230,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消耗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就要做到“护绿”“增绿”“活绿”,走低碳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重视滨水区的发展,优秀的滨水空间对改善城市的总体风貌、满足人们的亲水需要、提升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与活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开展滨水区空间建设,是为了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对目前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面临的碳源类型和如何实现碳汇吸收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满足视觉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低碳与滨水的有机结合。结合我国滨水区景观现状,探讨与低碳相关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低碳滨水区的优势,明确滨水区设计中存在的碳排放要素。找出滨水区可能存在的资源浪费和规划不合理的地方,从降低碳排放、提高绿色碳汇吸收、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为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区景观提出设计策略。同时,针对滨水区空间低碳建设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我国滨水区建设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分 类 号:TU984.18[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