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诗歌向书面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探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月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5期90-95,共6页Aesthetics

摘  要:谢灵运诗歌向书面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探究从钟嵘将谢诗评为“繁富”“巧似”等基本观点入手,结合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相关理论,探讨谢灵运诗歌书面化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谢诗书面化语言特点集中反映在山水诗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空间描写的细化,二为时间描写的具象化。谢诗书面化转变原因有三,分别是:“以赋体施之”的写作手法、佛教“即色游玄”的思想观照以及脱化于玄言诗尾的悟理模式。既往研究容易忽视佛教“即色游玄”这一重要因素,“即色”是指谢灵运对色相世界做最大程度的还原和复现,在谢氏看来这是可以达到“游玄”真谛的阶梯和法门。因为需要还原色相世界(即色)所以极力描写物色山水,这又在客观上增强了谢诗书面化的效果。

关 键 词:谢灵运 山水诗 书面化转变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