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月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5期90-95,共6页Aesthetics
摘 要:谢灵运诗歌向书面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探究从钟嵘将谢诗评为“繁富”“巧似”等基本观点入手,结合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相关理论,探讨谢灵运诗歌书面化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谢诗书面化语言特点集中反映在山水诗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空间描写的细化,二为时间描写的具象化。谢诗书面化转变原因有三,分别是:“以赋体施之”的写作手法、佛教“即色游玄”的思想观照以及脱化于玄言诗尾的悟理模式。既往研究容易忽视佛教“即色游玄”这一重要因素,“即色”是指谢灵运对色相世界做最大程度的还原和复现,在谢氏看来这是可以达到“游玄”真谛的阶梯和法门。因为需要还原色相世界(即色)所以极力描写物色山水,这又在客观上增强了谢诗书面化的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