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琪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出 处:《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
摘 要: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作为构成要件结果,对此,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存在社会秩序是否涵摄网络空间秩序的争议。实际上,基于网络的身体缺场性和无权威中心性,在刑法视野中,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三维空间仍有实质性区分。同时,网络空间秩序不仅在概念上难以界定,其混乱与否亦难以通过量化标准予以查明,从而不具有独立的刑事可罚性。因此,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中的“社会秩序”应当是指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公共秩序,对扰乱的判断应当立足于虚假信息受众作出的现实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