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骞 张营 周明 王冬 赵欣 刘涛[2] 罗玉敏[3] 宋立公
机构地区:[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2]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 [4]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10期76-80,共5页China's Naturopath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71301);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2019-4-068)。
摘 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探究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Swiss ADME、Swiss 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收集脑血疏口服液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应用GeneCards数据库分别以“intracerebral hemorrhage”“blood clot lysis”进行检索,搜集脑出血及血肿清除相关靶点,并将得到的疾病靶点与脑血疏口服液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进行映射获得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 3.8.2进一步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将获得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及Cytoscape 3.8.2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探究脑血疏口服液对血肿吸收可能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62种化合物,480个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有效化合物-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后,获得槲皮素、水蛭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重要活性成分,PPI分析获得TNF、IL6、MMP9、AKT1、IL1B等关键靶点,主要涉及创伤后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细胞黏附调节、血管形态发生等生物过程及白细胞介素-17(IL-17)、补体和凝血级联、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等多种途径促进血肿吸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