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与文心:《卜居》《渔父》成篇过程论略  

Literary Affection and Mind:The History of Composition of“Bu Ju”and“Yu Fu”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二雄 ZHANG Er-xiong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1-27,共7页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卜居》《渔父》中塑造的客是“高士”的形象,从文本形态上看,地位和屈原对等。二篇是楚人根据屈原沉江的传闻敷衍成文,在定型过程中显现出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悖离与错位,最终成篇定型在西汉时期。《渔父》中屈原的“设辞”见于《老子》《荀子》,可视为先秦共用文本。二篇都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其成因与屈原思想的内在矛盾和后人对他沉渊殉志的负面评价有关。作者虽对屈原的处境怀有同情,但对其人生选择则是不明言的否定与批评,这对把握秦汉乃至后世屈原思想之接受,亦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卜居》 《渔父》 高士 道家 成篇定型 

分 类 号:I207.22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