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面孔与限度——1990年代诗歌想象力的再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凯成[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23年第4期84-91,共8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中国新诗语象变迁研究[1917-2000]”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CZW049。

摘  要: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问题充满复杂性与多义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提不仅能够再度思考此时期诗歌所写作的“历史”这一特殊对象,而且还能为从想象力角度观察诗歌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照。1990年代诗歌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构了“历史化”想象与“日常镜像式”想象这两种方式,描摹出历史的两副面孔,但由于社会时代的复杂与多变,加之诗人们精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抗意识,其对历史的想象自然无法摆脱局限。这种局限表明诗人不能将历史视为空洞的面具,而应发掘历史中所存在过的鲜活面孔。

关 键 词:1990年代诗歌 历史 想象力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