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奋然[1] Jia Fenran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3年第6期105-113,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18BZDA236)。
摘 要:刘勰在魏晋南朝四部区分和集部形成的语境下,从中国学术文化传统出发,建构以道、经为本原,以《离骚》为经文贯通的文学风标,以集部之文为主体,以史、子冠笔类之首的大文论批评视域。他论文四部并包,但始终立足于文章本位,一方面吸纳经史子的文艺精髓建构理想文章范式,另一方面则竭力在文章中贯注经史子的文化精神。四部之分固然意味着经史子集各有疆域,但它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源共生,彼此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内生力的完整知识结构和思想谱系。刘勰提出风骨、通变等批评范畴践行文化与文学融通的理念,力图在整体文化视域中重构文论话语的历史维度和精神价值,拯救南朝形式主义文学之弊。刘勰四部融通的大文论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批判精神,具有指向未来的超前性特质,为唐宋古文运动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具有启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