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100078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 [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6期1191-1194,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242);天津市中医药重点领域科研项目(2018005)。
摘 要:本文基于“祛邪以扶正”理论提出以祛邪为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观点,分析总结正气对维护肾脏正常功能的重要意义,提出慢性肾衰竭虚象表现之下实邪留存,认为邪气为致病的核心原因,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祛邪达到扶助、恢复正气的目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病位主要涉及肌肤、脾、胃、肾,而且以肾为病变核心。疾病性质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主要以各类病邪及其病理产物为主,包括水湿、湿热、血瘀以及毒邪等,辨证治疗时需细辨病邪种类,依据病邪种类、性质特点不同施以不同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注重广义“汗、吐、下”三法精髓,临证时灵活运用:汗法重在开玄府、逐邪气,吐法重在吐之令其调达,下法重在通下而推陈致新;注意祛邪后谨慎缓补,以达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目的。本文主要基于对张从正攻邪理论的重新思考,以祛邪以扶正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慢性肾衰竭 祛邪 扶正 治法 辨证思路 推陈致新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