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龙 杨岭 李渊[3] Zhao Long;Yang Ling;Li Yuan
机构地区:[1]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 [2]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3]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 处:《城市史研究》2022年第1期52-72,共21页Urban History Researc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遗产价值视角下的旅游者空间感知评价与优化研究”(项目号:421712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眼动分析和主观评价的景区视觉感知研究”(项目号:2020J01112118);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重点项目“英属马来亚时期(1785~1957)港口城市华人聚落形成及其发展研究”(项目号:JGYJ2019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槟榔屿在历史上是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殖民地华埠聚落中华人住屋是映射殖民主义时代背景和华埠社会结构的重要证据。本文采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槟榔屿乔治市华埠的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分析华埠住屋类型,解读推动华人住屋发展与演变的社会权力关系与空间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住屋反映了华人社会的社会权力关系和空间生成机制对住屋的形塑作用;第二,东西方文化此消彼长和相互融合的拉力作用对住屋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也促成了槟榔屿华人住屋建造过程的东西方文化双重取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