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秉元[1] Fan Bingyuan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1期233-240,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152400410641);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72102110252)。
摘 要:为探明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马铃薯-玉米田土壤养分、活性碳组分含量、微生物菌群区系结构及作物产量变化的影响,于2016-2021年,通过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单施生物有机肥(T2)、单施羊粪(T3)、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T4)、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T5)、50%化肥+50%羊粪(T6)、50%化肥+50%羊粪+秸秆还田(T7)共8个处理,测定土壤养分、活性碳组分含量、微生物群落生物量、作物产量,并分析它们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连续不同施肥处理6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99%~73.28%、45.71%~102.05%、27.98%~60.90%、21.49%~46.95%。其中,T5处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29%~44.41%、8.95%~38.37%、5.54%%~25.72%,有机质含量比T1、T2、T3、T6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95%、12.88%、16.71%、8.93%;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结构。其中,T5处理的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比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57%~69.47%、8.27%~80.92%、18.71%~124.59%、16.60%~100.65%;T5处理的细菌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1.99%~42.83%,显著高于除T7处理外的其他处理。T5处理的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比值、细菌/真菌比值均显著最高,真菌生物量显著最低;T5处理的玉米、马铃薯产量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6.57%~248.99%、4.81%~311.98%。RDA分析表明,外源养分尤其是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的代谢活性,而对土壤真菌代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有机碳组分�
分 类 号:S154.3[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15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