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子久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2]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郑州450000
出 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年第5期68-70,74,共4页Practical Clinic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目的:统计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并对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院内感染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25.71%)、下呼吸道感染(20.00%)、消化道感染(15.71%)、血液系统感染(14.29%)、泌尿系统感染(11.43%)及其他(12.86%)。在36例阳性感染患儿中共检出36株病原菌毒株,包括24株革兰氏阴性菌(66.67%)、12株革兰氏阳性菌(33.33%)。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曲松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7.50%、83.33%;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75.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1.5 kg、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及抗菌药物联用。结论: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将会导致治疗难度明显上升。故在日常医学操作中,医护人员要注重手部清洁度,尽量避免有创性操作的实施,同时定期严格进行室内消毒并做好感染监测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风险,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