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脱钙方式对骨组织样本不同病理分析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丽霞[1] 陈敏[1] 杜天海 梁晓静[1] 刘晓羽[1] 陈杰[1] 唐源[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41

出  处:《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年第6期758-76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摘  要:骨与软组织肿瘤生物学特性复杂,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有时依据形态学较难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需行免疫组化、FISH、PCR、Sanger测序及NGS等检测^([1])。骨组织质地坚硬,应使用脱钙液将组织软化后制片。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仍为混合酸性脱钙液,其脱钙速度快,但易对组织抗原及DNA造成不可逆的损伤;EDTA性质温和,对组织抗原及核酸保存较好,但缺点是脱钙时间久且效果差。有研究显示改良EDTA常温处理骨髓样本20~24 h,HE染色佳,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适中,定位准确^([2])。本科室采用酸性脱钙液和改良EDTA两种脱钙液通过5种不同的脱钙条件,寻找出最佳的脱钙方法,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酸性脱钙液 改良EDTA脱钙液 表面脱钙 浸泡脱钙 

分 类 号:R446[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