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潇 YIN Xiao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51-60,共10页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20VJXT014);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唐长安对敦煌石窟影响研究”(C2021-003)。
摘 要:直到隋代中晚期,莫高窟才出现符合佛教典籍真正含义的涅槃图像,这与隋对西域的大力经营密切相关。考察与第332窟涅槃图极其相似的《大云寺涅槃变相碑》,可以发现其完全是为了迎合武周政治宣传的产物。以第332窟涅槃图中“八王分舍利”的故事情节为切入口,可以发现该窟的营建受到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与武则天为夺回安西四镇巩固统治而掀起的唐蕃战争密切相关。第332窟的营建属于武周时期复古潮流的一部分,敦煌李氏营造第332窟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借此表达对武周政权的拥护。
关 键 词:莫高窟第332窟 涅槃图 《大云寺涅槃变相碑》 武周政治宣传 唐蕃战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