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曦[1] Wang Xi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3年第6期107-119,共13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21世纪西方激进左翼文论批判研究”(批准号:20&ZD290)成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艺术学专项资助。
摘 要:西方盛行已久的“艺术终结论”意味着:艺术已然丧失了与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中社会交往活动的真实关联,与时代精神脱节,失去了公共性,从历史认知实践的重要环节下降为可有可无的审美装点。21世纪以来,为了重新探讨艺术实践的历史使命,一批西方左翼学者主张重拾剧场艺术与民众实践的关联,发掘蕴藏在剧场实践中的美学“独异性”及其介入历史的潜能,从而在时代语境中回应艺术终结论。这实际上延续了从启蒙思想到批判理论的脉络下以社会共同体对应艺术有机体的思路。受批判理论的影响,当代剧场艺术通过对公共空间的重新配置,塑造民众聚集的舞台,调动依附特定场域的物质记忆。历史不再是有待认知的客观信息,而是同参与者发生情感与意志关联的集体经验。这为当代艺术实现历史记忆的代际传承提供了新方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5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