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春霞
机构地区:[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理论探讨》2023年第4期101-108,共8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数字文化润边研究”(21XKS03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专项项目“进化论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建构”(C20SZM00SZ0M);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意识形态媒介化与媒介意识形态化的双向建构研究”(C22SZM00SZ0F)。
摘 要:媒介具有意识形态性质,意识形态必然要借助媒介来表达自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媒介越来越意识形态化,而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媒介化。在数字时代,媒介与意识形态的双向建构一体化趋势增强,聚合成为超级数字媒介平台并带来巨大风险挑战,表现为对传统国家权力的挑战、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模式的挑战以及数字霸权导致的国际意识形态竞争加剧。纾解风险挑战要加强数字媒介平台治理、加快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提升国家主流媒介平台的意识形态聚合能力和实现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竞争力,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