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福州350000
出 处:《吉林医学》2023年第7期1932-1935,共4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基 金: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X2022010-协同];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QNB01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联合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9J01481]。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肥胖的流行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研究表明,体脂分布是代谢失调相关疾病更重要的预测因素,而不是肥胖本身[1]。根据分布位置可以将脂肪分为内脏脂肪组织(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但它无法有效分辨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也无法分辨体脂肪的区域性分布。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躯干脂肪含量等指标可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是判断腹型肥胖的有效参考指标。近年来,体脂分布逐渐代替全身总脂肪量成为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重点,现就近年来体脂分布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2]。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