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滕玉欢 杨鸥 王妍[2] 刘洋[2] 王戬萌[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六疗区,吉林长春130021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十疗区,吉林长春13002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14期3336-333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技术研究项目(JJKH20211231KJ)。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指标,依据救治不同时间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救治患者耗时6-12 h,实验组耗时小于6 h。通过检测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糖化白蛋白(GA)、细胞黏附分子、血清炎性因子及术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不同时间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实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钠肽(BNP)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ET)-1高于实验组,一氧化氮(NO)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糖化白蛋白和细胞黏附分子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提高生存率,有利于病情有效控制,能改善预后及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 键 词:不同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分 类 号:R54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