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年福州市HIV/AIDS病例生存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梅艳[1] 张宏[1] 陈传刚[1] 

机构地区:[1]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350004

出  处:《应用预防医学》2023年第3期193-196,共4页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 分析2010-2021年福州市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定时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2021年报告,现住址为福州市的HIV/AIDS病例并整理出随访结局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及其95%CI,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时间差异,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分析的4 494例HIV/AIDS中,全死因死亡560例;截至观察终点时,平均生存时间为10.29年(95%CI:10.15-10.43),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20%、86.01%和80.3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首次CD4检测结果、末次CD4检测结果、感染途径、样本来源、是否流动人口以及是否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因素与研究对象生存时间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6~59岁和≥60岁年龄组死亡的风险分别是0~25岁组的1.457倍(95%CI:0.878-2.417)和3.940倍(95%CI:2.236-6.942),女性患者是男性的0.549倍(0.375-0.806),本市人口是流动人口的2.105倍(1.342-3.304);病程阶段为艾滋病的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2.002倍(95%CI:1.525-2.630),异性传播是同性传播的1.356倍(0.951-1.933);样本来源于主动发现是由医疗机构发现的0.711倍(95%CI:0.534-0.947);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是未接受治疗者的0.057倍(95%CI:0.044-0.075)。结论 确诊时年龄、病程阶段、样本来源、是否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

关 键 词:HIV/AIDS 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福州市 

分 类 号:R512.91[医药卫生—内科学] R181.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