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出 处:《江汉论坛》2023年第7期129-136,共8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林区振兴的IRT发展模式及其动态调适研究”(项目编号:18CJY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与重构研究”(项目编号:42101209);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四生’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引导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DY1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湖北省山地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测度及适应性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CFB534)。
摘 要:乡村社会凝聚力是维系旅游型村落共同体的核心纽带,由基于经济利益的乡村物质凝聚力、基于主体地位的乡村制度凝聚力、基于地方认同的乡村精神凝聚力所构成。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村落共同体的凝聚核心不断变化,呈现出从旅游开发前的血缘联结到旅游开发初期的核心弱化、再到旅游开发后期的命运共生的阶段性演变表征,命运共同体成为旅游型村落演变的最终理想归宿。国家权力的强势规训与服务型治理、外来资本的经济逐利与社会取向、社区居民的相对剥夺与增权等主体性驱动力量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交叉影响,共同驱动乡村社会凝聚力的强弱动态变化,进而成为村落共同体阶段性演变的底层动力。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居民主体地位、培育地方综合认同来重塑乡村社会凝聚力,构建旅游型村落命运共同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