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涛 刘春梅[1] 刘佳茵 LI Tao;LIU Chunmei;LIU Jiayin
机构地区:[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出 处:《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Hydro Science And Cold Zone Engineering
基 金: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XC2022029)。
摘 要:通过探讨氮硒互作对水稻氮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氮量,为农业合理施用氮肥和硒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进行,试验设N0(0 kg/hm^(2))、N1 (50 kg/hm^(2))、N2 (100 kg/hm^(2))、N3 (150 kg/hm^(2)) 4个氮水平,孕穗期叶面喷施Se(100 g/hm^(2)),水稻孕穗后10 d、30 d和50 d后取样,研究植株与穗氮含量、氮积累、氮分配比例及氮转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100 kg/hm^(2)氮处理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穗和植株干物重均显著增加;0~150 kg/hm^(2)氮处理时,水稻穗和植株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0~100 g/hm^(2)硒处理时,水稻穗和植株的干物重、氮含量、氮积累量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 g/hm^(2)硒处理穗的氮分配比例降低,植株的氮分配比例增加。因此,垦粳9供氮水平和供硒水平分别控制在150 kg/hm^(2)和100 g/hm^(2)时,有助于显著增加穗和植株生物量,还有助于水稻穗吸收并积累氮素,保持最佳的氮分配比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