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颖[1,2] Zhang Ying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 [2]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0年第3期80-93,共14页Aesthe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十七至十九世纪法国美学主潮”(18FZX04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巴托为18世纪法国美学既有的论美路线添补了一条艺术哲学路线,开辟了理想主义一古典主义相结合的法国美学传统,但他所重新阐释的摹仿论及艺术体系根基不稳。19世纪初的法国学院爆发了一场围绕“理想美”的论争,德·昆西和达维分别持摹仿论的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前者得到学院派主力库赞的声援。库赞的弟子儒弗瓦则采取更加折中主义的态度,将“摹仿”与“理想”对观,客观上为达维的写实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推动了“摹仿”的狭义化进程。丹纳从自然科学借来“本质特征”,以取代“摹仿”充当艺术体系的基础性原则,然而可能依然未脱理想派的案白。此后,维龙的反理想一反摹仿以柏拉图理念论为靶心攻击学院艺术和学院美学,其实与丹纳的实证思想、印象派的极端写实主义同出于科学主义立场。以“理想”为核心的摹仿论经过在法国美学里的漫长旅程,至此方告一段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