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的特权与弱者的话语:“治外法权”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Privilege of the Strong and Discourse of the Weak:The Circu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Extraterritoriality'Concept in Moder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兴涛[1] Huang Xingtao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0年第2期3-28,共26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近代西方的“治外法权”概念由外交豁免权与领事裁判权两种性质有别的域外司法管辖权组合而成。这一矛盾含混的内涵结构及其在日常使用中后者遮蔽前者的语用强势,导致中国知识精英有关认知的长期分歧;而中日汉字构词习惯的差异,又曾一度引发国人对“治外法权”的误读。清末时,即有人试图将“治外法权”两层矛盾含义予以分离,甚至加以对立,宁愿选择以“领事裁判权”来明确指代列强在华司法特权,以避免含混的“治外法权”名义。北洋后期特别是国民政府时期,此一认知倾向经由政府提倡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抗战全面爆发后,又因故出现某种逆转。尽管存在认知分歧,“治外法权”由领事裁判权所代表的不平等的司法特权内涵,却一直主导着社会上的传播。作为一种概念工具,“治外法权”在清末主要被用于唤起危亡意识、鼓吹变法维新,有效充当了效法西方和日本的改革舆论之话语组件;五四运动及其后,则成为帝国主义罪恶的象征符号和动员国人进行反帝斗争的话语武器。

关 键 词:治外法权 领事裁判权 外交豁免权 国际法 概念史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