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翔 Zhang Xiang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9年第5期81-88,共8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初共和革命辩论开端时刻围绕印度近代亡国史等“亚洲故事”的辩论。康有为批驳欧渠甲等弟子以分省自立的方式推动革命的主张,将近代印度“悖蒙古而自立”的亡国史视为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比较对象,认为“由合而分”是致亡之道,“由分而合”是强盛之道,中国本是统一国家,不必自我削弱。辛亥革命之后革命派事实上采用了康有为的这一主张。康有为虽然对近代大国吞并殖民小国的“霸国”秩序有所批判,但顺应这一秩序,并希望中国成为整合亚洲的霸国,其亚洲想象是一种霸权论述。章太炎等革命派的亚洲想象是中、日、印等亚洲国家团结起来反抗西方帝国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弱小者的团结反抗造就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世界并没有像康有为所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是在20世纪掀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全球性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强调团结与反抗的革命主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通过20世纪初的革命辩论,君主立宪派和共和革命派共同探索了在全球变局中的“分”“合”之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