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未民国成都的饮用水源、水质与改良  

The Water Source,Water Q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Drinking Water in Chengdu in Modern Tim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亮 Zhang Liang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0年第12期67-78,共12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近代四川城市饮用水环境变迁与民众生计研究”(2019M65140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核心地区形成的时空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16JJD7700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末民国,成都的饮用水源主要为井水与河水。在地理环境与取用便捷性的影响下,井水是成都普通居民最为重要的饮用水源,临河两岸的居民与城内中上富贵之家、官署、公馆、茶铺则多取用河水。汲水码头周边的河水与井水水质多为外部污物所染,水质有欠佳良,症结在于传统的城市生态系统与水井建筑构造。相较河水,井水碱度、硬度高,不适于烹茶,多用作煮饭烧菜。成都不同阶层人群、不同水源的用水方式,构成了城市居民的“用水模式”,体现了居民的水源选择、水质观念及实践。在西式的科学话语传入后,成都居民的饮水认知得以更新,市政当局与商绅从水源的管理与保护、饮水的澄清与消毒、变革供水方式等方面改良饮水,刺激了成都“用水模式”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主要表现为细部“技术路径”的现代化,成都的民生饮水仍基本延续传统的“用水模式”。

关 键 词:成都 饮用水源 用水模式 

分 类 号:TU9[建筑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