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丽珠
机构地区:[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出 处:《艺术教育》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Art Education
基 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国家非遗黎族民歌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批准号:HNSK(JD)21-31;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海南黎族舞蹈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HNSK(JD)21-30;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苗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研究”,项目批准号:HNSK(YB)22-122。
摘 要:地方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的内在构成要素,始终处于不断的转型和变迁之中,然而随着新时代各方文化的涌入,我国传统非遗民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为推动非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亟需针对非遗民歌传承和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适合非遗民歌传承和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基于此,文章通过对黎族非遗民歌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种类的探究,阐述推动黎族民歌持续性和活态性提升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从持续性保护和活态性传承两个方面探究黎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和策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