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耕[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20-22,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任何一种解读、解释都要受到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不同的国家及其不同的时期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变及其规律作一历史考察和理论反思,以期深化我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确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首先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是苏联学者,先行者是德波林和布哈林,标志性著作是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简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关 键 词:标志性著作 布哈林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德波林 苏联学者 话语体系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