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远震横波分裂特征及陆内碰撞变形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利军[1] 王椿镛[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7期1572-1585,共14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4053、4147407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业务专项项目(编号:DQJB19B30)资助。

摘  要:基于横跨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条包含38个流动台和15个固定台的NW向地震剖面,以及剖面两侧分布的10个固定台站,总计63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采用横波分裂测量得到了各台站的快波方向和时间延迟,绘制了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时间延迟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延迟分布上,塔里木盆地的时间延迟最小,平均值只有0.6s,不仅小于盆地南、北边缘的阿尔金断裂和天山,而且小于青藏高原北部,反映了稳定块体的时间延迟小于构造活跃块体.快波方向分布上,沿剖面由东至西,快波方向从松潘-甘孜块体南部的NNW向逆时针旋转到北部的NW向,再过渡到东昆仑断裂北部和柴达木盆地南缘的近E-W和ENE向;至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祁漫塔格断裂处,快波方向由ENE向突然转向NW向;至阿尔金断裂处,快波方向再次由NW向突然转向ENE向;进入塔里木盆地,快波方向在盆地南部为ENE向,至盆地中部又由ENE向突然转向到盆地北部的NW向;往西至天山,快波方向转为WNW向.基于横波分裂测量的快波方向与地表变形场预测的快波方向的对比分析表明,除塔里木盆地东部5个测点的快波方向测量值和预测值的角度差较大外(平均值为27°),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的角度差较小(平均值为9°),且阿尔金断裂、东昆仑山断裂和天山等构造单元的快波方向平行于区域内断裂和山脉的构造走向,反映了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深浅变形一致,壳幔变形的耦合程度较高,符合岩石圈垂直连贯变形.塔里木盆地壳幔变形的耦合程度较低,具有弱的各向异性、稳定刚性和厚岩石圈特征,可能遗留了古老克拉通的“化石”各向异性特征.

关 键 词:青藏高原北部 塔里木盆地东部 阿尔金断裂 东昆仑断裂 横波分裂 岩石圈变形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315[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