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超 Guo Chao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出 处:《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以来的戏曲跨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研究”(21CB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梅兰芳20世纪30年代的公演舆论营造了一个中外言说的交流场域。中方的舆论宣传既影响了西方的评论话语,本身也是对传统戏曲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1930年访美期间,胡适通过“原始文化”的思想潮流迎合西方对古典传统的“浪漫化”憧憬,但受制于西方中心的二元结构,戏曲终被赋予“异国情调”的“他者性”想象。针对这一情况,1935年,张彭春将戏曲的“程式化”特征阐释为“由共性见个性”的“审美化”过程,并类比西方的“先锋戏剧”,将“非写实”的戏曲程式从“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延伸为“普遍性”的世界趋势。这一过程使跨文化交流的标准从二元的东西、古今之别转向共通的心理、学理基础,也烛照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