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楠 陈思源 Wang Nan;Chen Siyuan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6期59-61,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老舍生于北京,也长于北京。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同时期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波及中国,各种西方“思潮”“主义”大量涌进,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重塑自身文化心理结构。老舍并未赶上这场轰轰烈烈如大浪淘沙般的文化心理洗礼,而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即将落下帷幕之际登上文坛。作为20世纪中后期的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他重新审视了五四运动,并进行了反思。与“五四”时期其他作家相比,老舍对五四运动的热情并不高,甚至自称采取了“旁观者”“局外人”的态度。虽然置身于“五四”圈外,但是五四运动使老舍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状况,知晓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具体表现。老舍继承了五四文学精神,但也并非盲目地全盘接受,他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冷静的视角、更加含蓄的情感,将自己的思考与五四文学精神内涵融合起来,灌注于其充满“市井气”的小说创作中。文章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内涵为依据,聚焦老舍与“五四”的联系,探寻五四文学精神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0.221.0